龙矿“粗粮细作”提升煤炭附加值
还有农民顺便把路边、田边的野草一起烧掉。
国家鼓励石化行业企业、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危险废物经营企业、以及存在较大环境风险的二恶英排放企业等高环境风险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将投保企业投保信息及时通报银行业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二是暂停受理企业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相关专项资金申请。环保部门将会同保监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工作部门分工要求,加强协调和督促检查,切实把绿色保险政策落到实处。三是将企业未按规定投保的信息及时提供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客户评级、信贷准入管理和退出的重要依据。如在安排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或者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时,对投保企业污染防治项目予以倾斜。运用保险工具,以社会化、市场化途径解决环境污染损害,有利于促使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减少污染事故发生。
据悉,目前中国已在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相关试点工作,投保企业达2000多家,承保金额近200亿元。对应当投保而未及时投保的企业,环保部门将采取相关约束措施:一是将企业是否投保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审批、强制清洁生产审核、排污许可证核发,以及上市环保核查等制度的执行紧密结合。如果这些项目全部得以实施,到2020年全球化石能源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较2011年上升20%,推动全球气候变化跨越难以挽回的临界点,进入灾难性的5~6℃升温轨道。
这14个化石能源项目的规划出台是全球经济对化石能源依赖成瘾的又一体现。各国政府既然已经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同意了2℃的控制目标,就应该采取行动,全力实现。《研究》也指出了全球愈加频繁的极端天气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后果之一。加拿大和委内瑞拉的油砂田开采、北极石油开发、巴西海岸外海域石油开采、伊拉克、墨西哥湾和哈萨克斯坦地区的高风险、非常规的石油开采活动,美国的页岩气开发以��非洲和里海的天然气开采项目。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邓萍指出:这14个项目如果完全实施,可能彻底关上我们控制升温在2℃内的希望,而现在决策者还有机会也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以中国为例,由于气候变化,中国将面临着的巨大风险如下:粮食产量受到影响,水资源危机和更频繁的极端天气现象,如干旱、暴雨、台风等。
超过4℃,气候变化很有可能不可逆转,地球的大部分区域也将变得不适宜居住。各国政府和企业应该立即采取行动,停止化石能源扩张的脚步,积极推动可持续低碳能源革命,使用可再生能源及提高能效等方式满足新增能源需求,[i]避免全球气候变化跨过不可挽回的临界点。其中,预计2020年,中国西部煤电基地扩张将产生14亿吨二氧化碳,澳大利亚煤炭开采与出口量扩张将产生7.6亿吨二氧化碳,北极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将产生5.2亿吨二氧化碳,是14个项目中排放量最大的三个项目。绿色和平国际总干事库米奈都说:这些项目一经建成,将成为迄今为止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进一步将温室气体排放推上新的高峰。
根据这份《研究》,按照规划,2012至2050年,这些项目将开采、生产496亿吨煤、29.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和2600亿桶石油,消耗这些化石能源将向大气中释放累计300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由绿色和平和智库Ecofys[ii]合作完成的这份《研究》中,对包括中国西部煤电基地建设在内的全球14个新建的大型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项目开发实施后可能导致的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绿色和平呼吁:人类能否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决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成败到目前为止,包括阿迪达斯、卡夫食品、美泰、雀巢和联合利华等在内的国际品牌已经结束了与APP的纸张采购合同,同时制定相应的企业采购政策去剔除来自于热带雨林的纸张产品。
我们希望APP中国能针对恢复海南中部山区的植被和生态系统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时间表,以证明其保护全球热带雨林的决心。根据这项新政策,APP明确承诺保护中国的天然林,确保其浆纸林运营操作不再涉及转换任何的天然林。
这些政策一旦真正实施,将对于保护中国的天然林具有积极的影响。东亚办公室森林保护项目主任杨婕说:我们对APP公布此承诺表示欢迎,也会密切关注该承诺的具体实施情况。
绿色和平针对改变浆纸行业毁林行为开展的全球森林保护项目通过实地调查,揭露了APP在全球的毁林行为,以及购买APP毁林产品的知名国际客户。APP森林保护新政策的制定是多年来印尼以及国际的环保机构的呼吁和压力所致。如果APP能够用实际行动履行承诺,那么对于多年来遭受破坏的印尼雨林将是一个巨大的转机。对于在海南等地已经造成的转换问题,APP中国也承诺近期将与相关利益方进行商讨和制定解决方案该草案涵盖多项大气污染治理相关的新政策条款,但草案提交国务院以来一直被列为国务院法制办的二类立法项目,很有可能赶不上今年人大审议的议程。殊不知已经实施了12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其修订已于2010年1月由环保部上报国务院。
笔者预估,即使《规划》中列举的用于大气污染物治理和黄标车淘汰等项目的3500亿重点工程全部如期完工,油品也在十二五期间有全面的质的飞跃,因煤炭消费总量和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带来的压力依然会抵消很大一部分的减排努力。笔者认为,如果不提高环保问题在政府议程里的优先度,不改善落后的环境经济政策,以及薄弱的环境监管体制,未来空气质量有可能变得更差,公众将要面临和付出的健康损失将更为惨痛。
1月18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煤炭工作座谈会,会议透露2012年我国煤炭产量达36.5亿吨,同比增长3.7%,煤炭净进口量2.8亿吨,同比增长34.3%。除此之外,中国机动车燃油的含硫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事实上,空气污染并非无药可治,在奥运会期间(2008年8月8日至24日),北京市的PM2.5浓度降低了54%。未来五年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是只选择发展GDP,还是有选择地发展GDP?这将是掩盖不住的环境问题出给各级政府的一道难题。
而北京市政府宣布的PM2.5治理时间表,也明确表示将努力在2030年达到中国国家二级标准每立方米75微克。2011年冬季,笼罩了大半个中国的灰霾将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这个学术名词带入到公众视野,并通过前所未有的媒体关注与公众呼声改写了中国公共政策史PM2.5在公众呼声中被列入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即使末端治理的工程能够使得企业有能力减少污染排放,中国的环境违法成本大大低于守法成本,这直接导致企业宁可交罚款,或是排污费,也不愿意开启末端治理措施。笔者估算,按照这个速度和中国主要城市的PM2.5污染水平,大部分城市都会在2030年后达标。
但或许更多戴着口罩走在街头或是呆在家里避霾的公众仍有疑惑:我们的空气到底怎么了?还会不会更差?我们究竟什么时候可以呼吸干净空气?近期经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区域空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三个区域十个城市群定下了2015年PM2.5年均浓度比2010年下降5%的目标。随之,环保部发布了全国各地PM2.5数据公开四步走的时间表。
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关于空气污染和PM2.5的争议似乎逐渐淡出了公众视线。中国的能源消费至今严重依赖煤炭。
之后的半个月中,灰霾反复来袭,近日更是从京津冀地区延伸到山东半岛以至长三角,灰霾面积约143万平方公里。面对数次来袭的灰霾,被严重的空气污染困扰的网友们在微博上发起空气清洁法案的投票。
然而2012年冬季,前所未有的寒冬带来了化石燃料消耗的季节性增长,加之连续几天的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刷新了历史记录:1月10日到16日,整个京津冀地区沦陷在爆表的空气污染指数中,其中部分监测站点的PM2.5浓度达到了1000微克/立方米,创下了有公开数据以来的新高。而国务院《规划》里5%改善目标的制定是按照重点区域的煤炭消耗在十二五期间可能还会增长30%,机动车数量增长50%来假设的。也就是说,要在中国呼吸上放心的空气,至少还需要等20年。而政府不可能每天守在企业的排污设施前,现有的突击式检查只是让企业应付性的开启污染治理设施,而对于大企业的污染排放信息、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信息也一直作为机密不予公开。
另一方面,现在的环境经济政策与监管体系依然无法对企业达标排放产生足够的约束力。但在中国没有完成发展和保护环境的优先权转变之前,笔者认为,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代,还将持续很久很久。
尽管在这次高污染事件中政府的开明与积极态度赢得各种肯定:提前发布预警信号、宣布中小学校停止室外体育课、临时启动污染预警预案。而之后的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都显示了区域空气污染联防联控可以达到空气质量改善的效果。
这都预示着2012年煤炭消费量将再创新高,在2015年之内将煤炭消费控制在39亿吨的目标前景堪忧。一方面,虽然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陷入了全球最严重的空气污染,但是空气污染的最大元凶燃煤与机动车增长,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最新留言